【基隆必吃】仁和什錦炒麵|基隆特色小吃|廣東麵
- 仁和 小吃店
- 2024年9月14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已更新:4月29日
✨仁和小吃主食. 廣東麵
什錦炒麵 (湯麵) / 餛飩乾麵
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歷史,從食物下手是最快的。基隆是小吃店的一級戰區,從清晨5點開始大街小巷,到深夜3、4點廟口漁市,24小時 all day 都能吃到道地又實惠的餐點。其中有二大特色,一是魚漿製品發達,二是廣東麵林立。 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小吃店都有乾麵、炒麵。 廣東麵是基隆相當熱門的小吃之一。仁和小吃的什錦炒麵香氣十足...一起來探索這道在地美味!

✨招牌主食- 什錦炒麵
仁和小吃店擁有多種料理方式:乾麵、湯麵、煮麵、炒麵。除了紲喙 /suà-tshuì/ 的乾麵之外,什錦炒麵也是招牌主食之一。
仁和什錦炒麵以~ 大骨做湯、鮮蝦提味、醬香拌炒、尾火收汁入味、不經油炸,保留了麵條的彈性與收汁後的乳化鮮甜;這是仁和小吃炒麵好食的秘訣,深獲鄰里八鄉、親朋好友的喜愛,並榮登仁和小吃主食類之網友票選第一名。 在仁和除了廣東炒麵外,也能依照喜好選擇粿仔條、油麵、米粉等不同麵體,滿足各種口感需求。
來仁和小吃,現點現炒,一起感受什錦炒麵的地道滋味!記得點名帥哥老板親自為您掌杓喔💖

✨基隆廣東麵的前世今生
廣東麵在基隆
研究基隆美食的作家曹銘宗曾說:「1949年國民黨撤退來台,戰後隨國民政府遷台的各省移民,搭船來台灣並在基隆上岸,很多人定居在基隆,或曾在基隆落腳後,再搬移到台灣各個角落。廣東潮汕人來到台灣後,從沙茶炒麵攤販開始做起,也開起了沙茶火鍋店,讓沙茶開始在台生根。」
廣東潮汕人不只會做沙茶也擅製麵。1950年以後,美國啟動援助的機制,制定「480法案」以半買半送的方式輸運物資,其中麵粉是大宗,因此在麵粉來源充裕下,麵食的製作便在全台流行起來。
另有一說,廣東人在基隆歷史悠久,溯自雞籠1863年開港時,就有廣東商人進駐。
號稱大清國留學生之父的容閎,廣東出生,在清末自強運動期間,人在上海的容閎曾出手投資雞籠的土地與煤礦。
曾和容閎打官司的廣東垂遠堂,持有崁仔頂的一批土地。崁仔頂在基隆市街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從日本時代到民國時期竟然有一批土地登記在廣東會社名下,足堪證明廣東移民在雞籠或許人數不多,但卻具有一定的影響力。
廣東麵很陽春
聽說當初這種麵條在捍製時要放入些許鹼水和鴨蛋,以增加彈牙的口感,所以和意麵不太一樣,本來是一種鹹味的湯麵,後來慢慢衍變成乾麵的型態在基隆最受歡迎。
廣東麵,寬扁的麵條,摵 (註1) 熟後簡單淋上一瓢油蔥豬油,再丟些豆芽菜、韭菜、幾片豬瘦肉;還有另一種做法,會多加一匙特製醬油。一碗沒有過多的調味的清爽乾拌麵,又叫陽春麵。在基隆,不論乾麵、湯麵、炒麵、煮麵都離不開廣東麵的身影,成為特色小吃中,主食的扛霸子地位。
註1: 摵 /chhe̍k/:摵就是手提上下用力搖晃的意思,摵仔麵 /chhe̍k á mī/就是在熱滾水中上下用力搖晃讓麵體熟成的過程,因讀音相近的關係現在習慣稱「切仔麵」。
-- 參考資料來源
民報【魚夫專欄】基隆廣東麵v.s.台南意麵
Comments